同慧学校校训篇之“仁” (一)2017-06-06 23:50
“仁孝忠信礼义和、诚智敬恕勇毅俭”,这十四个字是同慧这个学派的信念系统。 这十四个字有非常重要的、现实的意义:首先是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;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,是一个可循的纲领。孩子和家长的很多行为是否合适?我们应该如何反应?如何干预?是否需要反应?我们的反应、干预,以及我们举措的最后目标和方向在哪里?我想,这是令很多家庭特别困惑的问题,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时代。 在现今的中国大陆,很多人没有信仰的。而既使是在五六十年代,那时还有很多人有信仰,他们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理想,所以我们会看到新中国在建国之后,有信仰的人们可以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,获得很多能量。那么,在如今这个时候,我们重新探讨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,这也是一个事业、一个团队,一个个体,能够走得长远的一个前提,这就是信仰! 同慧学校也有所信仰,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信念系统就在这里。我们认为做人要做这样的人,这是同慧的观念,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十四个字的认识。 首先想问一下,大家看到这十四个字有什么感觉?可能会感觉这十四个字都是儒家的东西。是的,一方面,这里有儒家的根子,同时,需要提醒各位,这里还有很多非儒家的东西,有道家、佛家的色彩,也包含有现代西方工商业社会的重要准则。这也是同慧探索未来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方向。以后有机会会来探讨关于慧学思想源流的问题。 首先,来看“仁”:爱己,爱人,爱物,惜物,热爱和保护自然及环境,对人与人,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认知。
“仁”是十四个字的总纲,也是儒家修养的总纲,儒家修行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,再普通一点就是君子,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,孔子把它定义为“仁”。《论语》里面,“颜回三月不违仁”,孔子就要专门拿出来说了,证明做到仁这个状态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。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,三个月活在“仁”这个状态中,孔子非常欣赏。他说:“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”孔子自己呢?再讨论。 同慧提出的仁有一些新的元素,首先是爱己爱人,和儒家基本学理是相关的。 同慧认为我们做的是俗世的学问,我们是在人间做教育,而教育在生活当中!并不是要出家的。因为就个人观察,所谓国学的复兴,传统的回流等等,发现很多学者、“大师”、“高人”,一谈文化,谈到人的修行的时候,有个倾向:就是谈到很高。离人间太远,不食人间烟火!下不来,落不了地!同慧不一样,我们一直强调慧学重视实用的学问。我们要培养一个“俗人”。“人谷为俗”的意思,是你只要吃饭就是俗人,所以,同慧一直追求的是,希望通过慧学系统培养的人(成人或者孩子)能够融入社会、服务社会甚至引领社会。而社会就是由一群俗人组成。 所以本人想,以后的全日制校区就专门写一块匾《世智辨聪》,挂在教学区。这句话出自佛经,佛经是研究出世的学问,我们就研究世间的学问。很简单明了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的一个状态,所以说第一个要求是爱己,这是儒家的一个基础。 儒家讲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”儒家认为人的修行是一环一环往外扩展,其实这句话就表明,儒家认为人是自私的。所以首先一定是修身,修自己,同慧有一个信念,希望人能做到三赢:我好、你好、世界好。首先做到“我好”! 我们谈到这里就应该反思,包括新闻媒体的道德渲染和宣传“高大全”的人物,这是违背人类规律的。人类有历史以来,只有极少数是完全大公无私的,比如说佛陀释迦牟尼,所以我们特称为“佛”,就连孔子也还有一点自私,所以叫圣人,道家里有仙,所以只要是人就是自私的,除非你的修炼跳出生死,脱出了人的境界,而这就不是同慧现在讨论的范畴。 我们首先要承认人是自私的,我们就开始落地。比如,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价值观,希望孩子能够分享。孩子带点东西去幼儿园、学校,我们的老师就会要孩子分享给其他人吃。这个观点是对的吗?是没错。可是在执行的时候会陷入一个要命的境地:自己都可以没有也一定要先给别人,给别人最好的!我们要求孩子这样做。但这样会带给孩子很大的痛苦!孩子为了取悦大人,从小被迫服从权威,中国人的虚伪人格就是这样被老师训练出来的! 同慧不鼓励这样做。我们鼓励分享,但是我们首先要问你自己有没有,你最爱吃的有没有先吃到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愿意分享吗?如果你愿意可以分享,你如果不愿意我尊重你。所以说人一定要先爱自己,所有人要告诉自己~先爱自己,告诉孩子~先爱自己,否则你没有资格去爱别人,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。当然媒体宣传很多“有大爱”的人物,但我遗憾的发现,这许多“楷模”其实不爱护自己,他自己的生活常常是一团糟,真实的生活和新闻标榜出来的是两个样子。比如说,雷锋,现在网上爆出雷锋当年实际的情况,是因为政治需要而出现的这样一个“好榜样”! 那么,首先照顾好自己,然后才有机会照顾自己的家人。所以再次反省一下,第一、我有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?我自己有了足够的能量,清楚地了解我自身。然后,在这个基础上,照顾我的家人,我的家人有没有因为我得到喜悦、快乐、圆满?然后再往外扩展,照顾我身边的人,我的团队和组织,再往外就是国家、天下。这就是为什么从爱己爱人先讲起,为什么一定先爱自己!当我们理解这些信念的时候,我们就会发现谁在说大话,谁是在人格分裂的状态,这样的人生经常是不幸福的。首先,要先爱自己,并且坦诚的告诉自己、告诉大家,我要先照顾好自己。这就是爱己爱人。 对于爱物惜物这句话不再做更多的展开,因为后面校训会诠释,什么叫爱护我身边的,除开人以外的一些东西。什么叫爱物惜物?这又是一个话题。很多时候我们讲爱物惜物是不舍得用,不用或者是很少使用,什么叫真正的使用?这是以后讨论的问题。 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。如何对环境有更多的了解?这句话看起来非常像是舶来品,但是这个核心的精神来自中国的道家,中国传统文化从古讲的就是天人合一。看起来这么西方的、现代的东西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明白,而且,境界比西方高的多。按西方理解我们要保护环境,因为如果不保护环境人就会生活的不舒服,或者是带来损失。西方的这个动机就是实用主义,因为保护环境对我有好处我才会去做,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。 就拿炼钢来说,炼钢能带来金钱,带来物质条件的进步,对我有好处,所以要有钢铁厂。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,并且更富足了,开始认识到污染对我的人身安全、生活品质有影响,更希望能有青山绿水的生活,所以倡导保护环境。但同时我还是需要钢铁怎么办?所以,西方把所有重污染产业开到第三世界国家,经过一段时间,我又发现,原来大气和海洋是连在一起的,我在别处排污,影响臭氧层,最后我还是吃亏,所以,我要限制你排放温室气体。至于涉及到土地污染的,因为我还没有发现这对我有什么影响,所以我不管,不仅不管,还把电子垃圾都出口给你!这都是源于西方的实用主义。所以如果我们不清楚这样一个事情,我们就会很困惑,西方世界为什么心口不一?为什么在美国在国内讲民主却到处打压其它国家?我发现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无法自圆其说,发达世界谈环保,那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开污染工业?告诉各位,在这背后其实是统一的,因为西方的环保基于实用主义,全部是为了个人利益。所以说,认清了这个,我们会看到中国文化的高度——天人合一,不是为了个人好处,就改造自然,而是认为人和天本就是一体的,互相交感。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高度了! (未完待续) Rachel据录音稿整理 上一篇: 同慧学校校训篇之“仁” (二)
下一篇: 同慧学校过堂仪轨
|